2024年7月5日星期五

索償手提電話在旅行中意外損壞

客人的手提電話在旅程中物理性跌爛

事先聲明有 2 點好重要:

- 旅遊保險只會保障手提電話在旅途中意外損毀,如果手提電話本身電池老化,這些不是保障範圍;

- 無人知道你的電話是否在旅行中意外損壞,還是在其他情況意外損壞,只有憑良心良知和最高誠信(Utmost Good Faith) 去做

如果使用旅遊保險,索償本身已經損壞的電話,這是錯誤行為,人在做天在看,就算比你成功索償,總會在人生其他地方損失番,所以要正確了解和使用保險;保險公司在處理索償時,有時候要求提供機票證明在這段期間去旅行;而且保險公司也會保留索償記錄,如果理賠紀錄個底花到某個程度,有機會影響之後投保。

首先,不是所有旅遊保險都會可以索償手提電話,有些計劃是完全沒有;而有些計劃有,但賠償金額上限因應不同等級有所限制,如下圖:

參考用途

---

暫時旅遊保險我做大約140-150張,大約處理20-30單索償,旅遊保險索償比率大約落在15%-20%,其中有6單是手提電話在旅行中意外損壞。

手提電話可以去旅行時落的士跌壞(物理性損壞)、在飛機上撞到行李個螢幕爆左(物理性損壞)、或者我有同事處理過客人的手提電話在跌左落酒店廁所到(水損)都可以索償到,當然視乎不同保單條款。


📲 索償手提電話分3個步驟

⓵ 請麻煩填妥以下清單,交代事發經過:

出發日期:

回程日期:

目的地:

事發日期:

事發地點:

事發經過:

損毀之物件:手提電話1部

維修收據(有/無):

報價單(有/無):

相關金額:

賠償手提電話轉數快:

---

⓶ 將旅程中意外損壞的電話拍照做紀錄,上下左右前後,總共6張相片,然後將清單內容和相片 WhatsApp 給我在網上替你遞交索償。

---

⓷ 如果使用 iPhone ,可以在旅行期間已經網上預約 Genius Bar ,回港後盡快拿去維修或報價。因為 Apple Store 不接受Walk-In,要提前預約。

https://support.apple.com/zh-hk/repair

---

註1 :一般來講,14個工作天內會初步處理完成,通知結果,然後賠償會在3個工作天轉數快給受保人。如果文件有問題要補交,或者保險公司對個案有問題,時間會再延長,14個工作天未必處理到。

註2 :在旅遊保險中索償意外損壞手提電話,請到原廠報價或維修,例如iPhone → Apple Store,小米 → 小米,Sony → Sony ,Samsung → Samsung,不建議去鴨寮街。

註3 :旅程中發生意外,導致手提電話損壞,去原廠取得報價單後,便可以遞交索償,不必一定要有維修收據,換句話說,可以取得賠償後,使用買一部新的電話,而不必維修舊電話。

註4 :視乎條款,旅遊保險保障,意外地物理性損壞 或 意外地水損手提電話;家居保險,有些只保障意外物理損壞手提電話,但不保障意外地水損手提電話。

註5 :事發日起計30日內要盡快通知我或保險公司,如果遲過30日,有機會影響索償。事發是指引起金錢損失發生事件。

註6 : 以上例子只供參考,視乎條款而定。



Read More
Published 7月 05, 2024 by with 0 comment

2024年7月4日星期四

出院或手術後的物理治療 Post Confinement Outpatient Care — Physiotherapy

今日突然有同事問我:「有沒有甚麼VHIS計劃,手術後的物理治療是多啲?」

我好奇怪:「點解咁問呀」

佢話:「我賣開個隻VHIS計劃,原來手術後相關物理治療覆診,雖然是全數賠償,但有子上限,只有每年HK$100,000」

我好奇怪,以我所知是沒有「子上限」,只有「每年上限」,類似每年 HK$10,000,000

跟住佢截圖給我:



---

我同事以為跟手術後相關物理治療,就是指「復康治療」,每年只有HK$100,000,所以小冊子寫全數賠償是有錯。

去到依個位我心中有數❤️,明白事情問題係邊到:

首先,如果在診所做跟手術相關的物理治療,這些費用會跌入「入院前或出院後/日間手術前後的門診護理」定義,這個項目受日數限制,但在金額上是沒有子上限 ,見下圖:



---

其次,只有在註冊復康中心「逗留」,才會跌入「復康治療」定義,見下圖:

---

「逗留」意思是指至少6小時,即是你去做左1小時,然後番屋企,並不會理賠到,見下圖:



---

最後有個小插曲,全數賠償通常會寫項目幾至項目幾,例如下圖,細楷 (a) 至 (l),大階 (A)至 (L),同事以為只有項目 (a) 至 (i) 才是全數賠償,而 (j) 至 (l) 不是,原因是因為佢睇錯左細楷 (i) 、大階 (I) 和 細楷 (l) 的分別。 




---

純粹太耐無寫個 Blog,借這件事寫番咁,有時唔洗下下寫長文和完美,遇到有趣的事記一記就可。
Read More
Published 7月 04, 2024 by with 0 comment

2024年5月30日星期四

未出世 BB 危疾保險重點 — 理賠 (Critical Illness Insurance for Unborn Babies — Claim)

因為醫療保險 (Medical) 要求出世後,有出世紙或身份證號碼才可以為 BB 投保;所以危疾保險是目前唯一,給未出世 BB 投保的保險產品,懷孕足夠 18/22 週或以上便可以投保。

保單持有人 (Policy Holder) 一般是懷孕中的媽媽,有些保險公司貼心設計爸爸也可以是保單持有人,也是分擔家庭的責任;

保單受保人 (Policy Insured) 一定是懷孕中的媽媽,BB 出生後通知保險公司,保單受保人便會由媽媽轉為 BB。

為甚麼要為未出世的 BB 就投保危疾保險? 原因是降低風險,因為如果在出生後顯露先天性病徵 (Congenital),或者早產 (Preterm birth)後,就好大機會 延遲受保 (Postpone) 或 拒保 (Declined) 。加上 BB 出生後,父母連休息時間都沒有,趁懷孕期間了解和投保危疾保險會是一個好的選擇。

我作為父母和保險經紀 (Insurance Broker),職責和好奇心下,比較 6 間保險公司替懷孕 BB 投保危疾保險,歸納當中相同和差異,說明投保時注意事項:


Claim 理賠

  • 危疾保險等候期 (Waiting Period),視乎不同保險公司而定,一般分為 60 日 90日

  • 出生後投保危疾保險,如果在等候期內出現病徵或確診危疾,就會是 0% 保障。

  • 懷孕時投保危疾保險,如果在等候期內出現病徵或確診危疾,只會賠償原本項目的 20%,以下例子是指在懷孕時已經替 BB 投保:

  • 「等候期」確診指定疾病,所有項目賠償打折扣,只會賠償 20%

    • 「嚴重危疾」原本賠償保額 100%,打折 20% 後,最後會變成賠償保額 20%;
    • 「兒童危疾」原本賠償保額 20%,打折 20% 後,最後會變成賠償保額 4%
  • 「等候期」確診指定疾病,所有項目賠償會回復原狀

    • 「嚴重危疾」賠償保額 100%;
    • 「兒童危疾」賠償保額 20%;
按此放大
  • 上圖保額 HK$1,000,000 和等候期 60 日為例子:

    • 例子1,在等候期,確診癌症 (Cancer) 嚴重危疾:賠償 HK$1,000,000
    • 例子2,在等候期,確診青少年脊髓肌肉萎縮症二型 (Type II Juvenile Spinal Amyotrophy) 兒童疾病:賠償 HK$1,000,000 x 20% = HK$200,000
    • 例子3,在等候期,確診癌症 (Cancer) 嚴重危疾:賠償 HK$1,000,000 x 20% = HK$200,000
    • 例子4,在等候期,確診青少年脊髓肌肉萎縮症一型 (Type I Juvenile Spinal Amyotrophy) 兒童疾病:賠償 HK$1,000,000 x 20% x 20% = HK$40,000
    • 例子5,在等候期,確診「青少年脊髓肌肉萎縮症二型」(Type II Juvenile Spinal Amyotrophy) 兒童疾病,然後在等候期,再確診癌症 (Cancer) 嚴重危疾:HK$1,000,000 x 20% x 20% + HK$1,000,000 x 80% = HK$40,000 + HK$800,000 = HK$840,000
  • 註1:等候期愈短 (60日 > 90日),對投保人愈有利,尤其是初生 BB 出生後的變化可以好大

  • 註2:在例子5,賠償嚴重危疾只會賠償保額 80%,而不是保額 100%,因為兒童疾病賠償 20% 是預支


📝 相關文章:




Read More
Published 5月 30, 2024 by with 0 comment

2024年5月23日星期四

危疾保險重點 — 癌症賠償方法 (Critical Illness Insurance — Cancer Benefit)

分享自己最初自學保險,以下常見 4 款保險產品,危疾 (Critical Illness),人壽 (Life),意外 (Accident),醫療 (Medical),我覺得最深奧一定是危疾保險,而將以上每個產品的第 1 個英文字母合成做 CLAM ,即係中文「平靜」咁解,買齊買啱就 CLAM😂。

現在去番主題,有不同保險公司,不同的危疾保險產品,到底一個普通人,想了解危疾保險,第一件事應該要睇甚麼地方?  就是這篇文章的目的。

建議第一時間要睇:危疾保險怎樣理賠癌症 (Cancer)?

因為危疾保險的理賠最多就是癌症:

  • 某間 保險公司 (Insurer) 某年統計數據:100個人買危疾,有大約70人是癌症;
  • 某間 再保險公司 (Re-insurer) 某年統計數據:100個男性,有66個人癌症,16心臟病,8個中風;100個女性,89個癌症,3個中風,2個心臟病。

以下內容我根據真實不同客人經驗,總結出來稱為「危疾保險演化史」🥚 🦖 


例子1 🐛

  • 下圖顯示,第 0 年就是癌症確診年度,單次賠償 100% 保額就結束,沒有然後了;
  • 這一款就是最原始危疾保險,如果是定期危疾,特點是保費較平;如果是終身危疾賠1次,保費較貴;
  • 之後癌症覆發/擴散/新癌症沒有再賠 (無話好壞,視乎需要🙌🏻)
  • 按圖放大

有人覺得,賠 1 次唔夠,變為賠多次,危疾保險開始「進化」:

例子2 🦍

  • 第 0 年都是癌症確診年度,首次賠償 100% 保額 (1st);
  • 隔 3 年後,癌症持續/覆發/擴散/新癌症,再賠 100% (2nd);
  • 再 3 年後,癌症持續/覆發/擴散/新癌症,下一個 100% (3rd);
  • 再 3 年後,癌症持續/覆發/擴散/新癌症,下一個 100% (4rd);
  • 再 3 年後,癌症持續/覆發/擴散/新癌症,下一個 100% (5th);
  • 再 3 年後,癌症持續/覆發/擴散/新癌症,下一個 100% (6th);
  • 總共 100% x 6 = 600%

  • 按圖放大

去到依到,停一停,如果你和我都開保險公司,我們之間競爭有甚麼方法? OK 你賠6次,我就賠7次;你賠7次,我就賠8次 ⋯ Well 🤷🏻‍♂️ 咁鬥多次其實無麥意義。 因為有病的人,其實心目中會諗:「3年實在太耐🐌,等待好漫長,如果可以唔洗等3年咁耐,愈早拿錢就愈安心」。


由於等 3 年,才再有下 1 次賠償,實在太耐,危疾保險繼續「進化」:

例子3 🦕

  • 第 0 年也是癌症確診年度,首次賠償 100% 保額 (1st);
  • 再 1 年後 (第1年後→第2年間),癌症積極治療,保險公司會額外賠償 60% 保額;
  • 再 1 年後 (第2年後→第3年間),癌症積極治療,保險公司會額外賠償 60% 保額;
  • 第 3 年,癌症持續/覆發/擴散/新癌症,再賠 100% (2nd);
  • 再 1 年後 (第4年後→第5年間),癌症積極治療,保險公司會額外賠償 60% 保額;
  • 再 1 年後 (第5年後→第6年間),癌症積極治療,保險公司會額外賠償 60% 保額;
  • 第 6 年,癌症持續/覆發/擴散/新癌症,再賠 100% (3nd);
  • 再 1 年後 (第7年後→第8年間),癌症積極治療,保險公司會額外賠償 60% 保額;
  • 再 1 年後 (第8年後→第9年間),癌症積極治療,保險公司會額外賠償 60% 保額;
  • 總共 100% + 60% + 60% + 100%+ 60% + 60% +100% + 60% + 60% = 660%
  • 按圖放大

癌症積極治療,是指外科手術、電療、化療、標靶治療、質子治療、 免疫治療、數碼導航刀、伽瑪刀或以上治療的組合,但不包括激素治療

危疾保險不再是鬥多次數 (每 3 年賠 1 次),而是在 3 年等候期間落墨,將賠償 盡快 和 額外 賠到受保人身上,不用再等 3 年先有下次的賠償。

先來個總結,重要事情講 3 次:
比較危疾保險,最重要是了解它如何處理 3 年等候期的賠償
比較危疾保險,最重要是了解它如何處理 3 年等候期的賠償
比較危疾保險,最重要是了解它如何處理 3 年等候期的賠償


有人會問,雖然原本要等 3 年先,現在變為 1 年後就有,但 1年 都係太耐啦,有無得再快啲? 危疾保險繼續「進化」:

例子4 🦅

  • 第 0 年也是癌症確診年度,首次賠償 100% 保額 (1st);
  • 下 1 個月開始,每月賠 1% 保額,期間要求積極治療;
  • 第 3 年,癌症持續/覆發/擴散/新癌症,只會賠 100% (2nd);
  • 下 1 個月開始,每月賠 1% 保額,期間要求積極治療;
  • 第 6 年,癌症持續/覆發/擴散/新癌症,再賠 100% (3rd);
  • 下 1 個月開始,每月賠 1% 保額,期間要求積極治療;
  • 第 9 年,癌症持續/覆發/擴散/新癌症,再賠 100% (4th);
  • 下 1 個月開始,每月賠 1% 保額,期間要求積極治療;
  • 第 12 年,癌症持續/覆發/擴散/新癌症,再賠 100% (5th);
  • 下 1 個月開始,每月賠 1% 保額,期間要求積極治療;
  • 總共 100% x 5 + 1% x 180 = 680%
  • 按圖放大

以上例子,每月額外 1% 現金流是確診癌症後的下 1 個月已經賠出,已經不用等 1 年;由 1 年後變成下 1 個月後就賠,成件事快左好多,注意期間都要求積極治療。


有人會問,下下都要人積極治療好難賠到喎,有無得不用積極治療? 危疾保險繼續「進化」:

例子5 🐋

  • 第 0 年也是癌症確診年度,首次賠償 100% 保額 (1st);
  • 再 1 個月後開始,每月賠 1% 保額,直至 18%,期間不用要求積極治療;
  • 第 3 年,癌症持續/覆發/擴散/新癌症,只會賠 82% (2nd);
  • 再 1 個月後開始,每月賠 1% 保額,直至 18%,期間不用要求積極治療;
  • 第 6 年,癌症持續/覆發/擴散/新癌症,再賠 82% (3rd);
  • 再 1 個月後開始,每月賠 1% 保額,直至 18%,期間不用要求積極治療;
  • 第 9 年,癌症持續/覆發/擴散/新癌症,再賠 82% (4th);
  • 再 1 個月後開始,每月賠 1% 保額,直至 18%,期間不用要求積極治療;
  • 第 12 年,癌症持續/覆發/擴散/新癌症,再賠 82% (5th);
  • 總共 100% + (18% + 82%) x 4 = 500%
  • 按圖放大

將下一次多重賠償 100% 折散 (18%+82%),預支每月賠 1% 給受保人,賠足 18%,然後下次多重賠償只賠 82%,這個方法有 2 個好處,第一解決 3 年等候期太長問題,變為提早有錢拿,第二不用要求積極治療,變相容易啲拿到錢。傳說中例子5 🐋 是由一個人叫 Christine 諗出來 💬


有個別保險公司危疾保險,「進化」演變另一條路:

例子6 🦁
這個產品完全無處理到 3 年等候期真空的問題,反而將多重賠償的次數推至極致,就是每隔 3 年無限次賠償 ∞。

按圖放大

無話好或不好,如果拿到好多好多好多次 100%,而唔理會每 3 年之間真空期,依個產品理論上賠償金額會壓倒性贏哂。


除了在 3 年等候期間落墨,或者每隔 3 年無限次賠償外,有些危疾保險,選擇其他「進化」的路:

例子7 🦄

  • 黃金年齡,即25-50歲,如果不幸確診癌症,額外賠 50%
  • 男性受保人,確診前列腺癌 (Prostate) 或 睾丸癌 (Testes Cancer) 額外 20%
  • 女性受保人,確診乳腺癌 (Breast Cancer) 或 卵巢癌 (Ovary Cancer) 或 子宮癌 (Uterus Cancer) 或 子宮頸癌 (Cervix Cancer) 額外 20%

簡單總結:
例子1 🐛,只賠1次100%就完結
例子2 🦍,賠第1次100%後,每隔3年賠100%,賠多5次完結,3年中間為真空期
例子3 🦕,賠第1次100%後,每隔3年賠100%,賠多3次完結,3年中間每隔1年在積極治療額外60%
例子4 🦅,賠第1次100%後,下1個月需要積極治療額外每月1%,每隔3年賠100%⋯
例子5 🐋,賠第1次100%後,下1個月不用積極治療預支每月1%共18%,每隔3年賠82%⋯
例子6 🦁,賠第1次100%後,每隔3年賠100%,賠無限次,3年中間為真空期
例子7 🦄 ,賠第1次100%,同時如果達到指定條件,會額外賠償 20% 或 50% 1次不等

以上例子癌症賠償機制用「進化」做「比喻」,不同賠償機制,無話邊一個最好最 Jeng,投保人要了解自己需要,選擇合適的產品;如果對危疾保險有興了解,請按左上角 → 「菜單」→「☎️ 預約保險諮詢 APPOINTMENT」,謝謝你



Read More
Published 5月 23, 2024 by with 0 comment

2024年5月22日星期三

自願醫保重點 — 妊娠併發症或懷孕併發症保障 (VHIS —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Benefit)

  • 這是不同保險公司的自願醫保產品比較項目之一;

  • 對於女性作為醫療保險的受保人,尤其是打算在私家醫院生產,這個是重要的比較項目,如果 1 間保險公司有這個妊娠併發症保障,而另 1 間保險公司沒有,我會傾向推介有此保障的保險公司;

  • 首先,醫療保險一般不保事項 (General Exclusions) ,都會找到類似不保「產科狀況及其併發症,包括但不限於懷孕、分娩、墮胎或流產的診斷檢測」。簡單來講,就是不保障任何跟懷孕相關的費用,但是有 2 個情況下是能夠保障:

  • 第 1 個情況,醫療保險寫到明有產科保障 (Maternity Benefit),包括正常生產的順產 (Normal Delivery) 或 剖腹 (Caesarean section),以及產前產後的檢查 (Prenatal check-up and Postnatal check-up),有少數醫療保險可以用附加契約 (Rider) 包括產科保障。視乎條款而定,舉例等候期為 9 個月至 2 年不等;

  • 第 2 個情況,亦是下文提及,部份保險公司的醫療保險有額外條款,寫明保障因妊娠併發症或懷孕併發症,而引起醫療費用,視乎條款而定,舉例等候期為 300 日至 12 個月不等

  • 注意所指併發症並不是正常生產,而是確診條款指定特定的疾病才有實報實銷的保障,不同保險公司受保的疾病都有些不同,視乎條款而定,下文舉例是其中一些受保疾病,向 ChartGPT4 查詢「請用繁體中文 150 字內解釋內容」,只作為參考,請向專業的醫生查詢意見:

  • 異位妊娠 (ectopic pregnancy),俗稱宮外孕,是指受精卵未在子宮內腔著床,而是在子宮以外的地方,如輸卵管、卵巢、子宮頸或腹腔等部位生長。輸卵管是最常見的異位妊娠地點。這種情況無法正常發展成健康的妊娠,並可能導致輸卵管破裂等嚴重併發症,需要及時醫療處理。

  • 水泡狀胎塊 (molar pregnancy),俗稱葡萄胎,是一種異常妊娠,其中胚胎未能正常發育,而胎盤組織過度增生形成水泡狀結構,類似葡萄串。這種病症分為完全性和部分性兩種類型,完全性葡萄胎沒有正常胎兒組織,部分性葡萄胎則可能包含異常的胎兒組織。症狀包括異常妊娠激素水平、嚴重的噁心和嘔吐、快速增加的子宮大小。治療通常包括手術清除異常組織,有時需進行化療以防止組織再生。

  • 子癇前症 (pre-eclampsia),俗稱妊娠毒血症,是一種只發生在懷孕期間的疾病,特徵是高血壓和從尿液中檢測到蛋白質。這種狀況通常在妊娠晚期出現,若未能及時治療,可能會對母體和胎兒造成嚴重威脅,甚至發展成更嚴重的子癇症。治療包括血壓管理和監控胎兒健康,重症可能需要提前終止妊娠。

  • 子癇 (eclampsia),是子癇前症的一種嚴重進展形式,主要症狀為突發的全身性抽搐,有時伴隨意識喪失,是一種嚴重的醫療緊急情況。它通常發生在懷孕晚期或分娩過程中,也可能在分娩後出現。治療包括控制抽搐、降低血壓及緊急分娩,以減少母體和胎兒的風險。

  • 羊水栓塞 (amniotic fluid embolism),是一種罕見但極其危險的孕期併發症,當羊水和胎兒細胞進入母體血液循環時,可導致嚴重的心肺反應和凝血功能障礙。這種情況突發且病情進展迅速,表現為呼吸困難、心衰竭和休克。治療需迅速進行心肺支持和凝血管理。

  • 妊娠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 of pregnancy),是血栓從身體的深靜脈(通常是腿或骨盆靜脈)脫落,隨血液循環到達肺部血管而引起的堵塞。這是孕期一種常見的嚴重併發症,症狀包括急促呼吸、胸痛、心悸等。治療通常包括抗凝治療和支持性照護,以減少母體和胎兒的風險。

  • 雖然是全數賠償 (Full Cover),但受保單條款 合理及慣常 (reasonable and customary) 原則賠付

Read More
Published 5月 22, 2024 by with 0 comment

2024年5月21日星期二

自願醫保重點 — 重建手術保障 (VHIS — Reconstructive Surgery Benefit)

  • 這是不同保險公司的自願醫保產品比較項目之一;

  • 對於女性作為醫療保險的受保人,這個是重要的比較項目,如果 1 間保險公司有這個重建手術保障,而另 1 間保險公司沒有,我會傾向推介有此保障的保險公司

  • 醫療保險條款的 一般不保事項 (General Exclusions),如果你找到「以下服務的收費–(a) 以美容或整容為目的的服務,惟受保人 因意外 而受傷 ,並於意外 後九十 (90) 日内接受的必要醫療服務 則不屬此項」→ 就代表因「 意外 」例如車禍受傷,需要重建手術,醫療保險就 保障

  • 但如果因「非意外」即是 疾病 ,例如乳癌要做乳房切除手術後 (mastectomy) ,及後重建手術,而重建是以美容或整容為目的 (beautification or cosmetic purposes),醫療保險就 不會 賠償;

  • 除非 你的醫療保險有以下條款:「重建手術保障:若受保人 因不適 或疾病 而必須進行乳房切除術(一個或兩個乳房),本保障將賠償在主診註冊醫生書面建議下受保人 在住院期間 或 以日症病人的身份接受重建乳房手術所收取的費用,包括主診外科醫生費,麻醉科醫生費及手術室費(包括在手術室中使用的額外手術儀器、設備和裝置) ;

  • 惟該重建乳房手術須 - (i) 以美容或整容為目的;及 (ii) 於乳房切除術的同時或之後十二(12)個月內接受;

  • 雖然叫全數賠償的醫療保險,但在 「重建手術保障」這個項目中設有上限 ,例如下圖 HK$160,000

  • 就算同一間保險公司 自願醫保(高端醫療) 半私家房 有,但有可能 自願醫保(高端醫療) 普通病房沒有,請留意不同級別病房的分別,例如上圖是同一間保險公司,左邊半私家房就有這個保障,但右邊普通病房就沒有這個保障

  • 需要留意,有些保險公司醫療保險 有這些條款就有保障 ,但有些保險公司無論是私家病房、半私家房、普通病房都 沒有相關條款就沒有保障 ;讀者可以自己尋找條款「重建手術」或 「Reconstructive Surgery Benefit」

  • 乳房重建費用,根據 https://breasthk.com/surgery-fee/ 基本上大約HK$150,000

  • 根據醫管局2019統計數字,乳腺癌佔女性常見癌症第1名


  • 如果本身你已有醫療保險但不包括這個保障,可能就需要危疾保險
Read More
Published 5月 21, 2024 by with 0 comment

2024年3月18日星期一

銀行定期存款 3個月 4.6%



以前唔係好識計,一見到有 4.6% 以為好厲害。

但原來實際計法:

以美元為例子,假設有 US$10,000, 按照以上的資料:

10000*4.6/100=460

US$460 是1年後的利息,但上圖只比你放3個月,即是計番每月實際是多少息,再乘番有多少個月:

(10000*4.6/100)/12*3=115

即3個月後,你會拿到US$115

至於3個月後有沒有 4.6% 就不知道啦,可能高於,也可能低於;

所謂「短期儲蓄保險」Short-Term Savings Plans 賣點是,鎖住你一個比較長的時間,例如3-5年,然後保證每年以某個複息滾存,而不用擔心銀行這些定期,只有短時間的回報保證。

各有各好,投保任何金融產品必需做好理財分析(Financial Needs Analysis),認清自己能力和需要才去做。



Read More
Published 3月 18, 2024 by with 0 comment

2024年3月6日星期三

「個人醫療保險」及「團體醫療保險」是分開的

就算同一間保險有提供「個人醫療保險」及「團體醫療保險」,理賠唔好用錯 CLAIM FORM

如果用理賠團體醫療保險,就要用「團體醫療保險CLAIM FORM」;
如果用理賠個人醫療保險,就要用「個人醫療保險CLAIM FORM」;

如果已經比左醫生填「個人醫療保險CLAIM FORM」想用來理賠「團體醫療保險」理論上就唔可以既,但剛剛致電左HOTLINE,同事話都可以,但要遞交以下文件:

1.「個人醫療保險CLAIM FORM」PART I 和PART II 
2.「團體醫療保險CLAIM FORM」PART I 

連同收據正本,醫療報告正本,郵寄給保險公司。

其實「團體醫療保險CLAIM FORM」PART II 其實要醫生填,但費事再要麻煩醫生,可以照以上咁做。


Read More
Published 3月 06, 2024 by with 0 comment

2024年1月2日星期二

幫親人投保9份醫療保險申請表的經驗

至今我大約做咗2-3年時間,由2021計到2023,當然之後都會繼續做,統計現在手頭上保單,如果只計個人醫療保險,大約120-130張。當我發現核保依樣嘢對投保人同埋受保人嚟講好有價值的時候,我同身邊的保險代理分享呢件事,有2個回覆令我有深刻印象,我都分享一下:

第1名 Agent 話:核保鬆姐,索償咪一樣咁嚴!

都係嗰句,因為客人的私人問題我係唔會開病名。假設有個客人,佢本身有「腳趾尾抽筋」,佢將相關的病歷同埋自己的其他身體狀況如實申報,也將相關的醫療報告遞交給2間保險公司做核保:

- 1號保險公司睇完佢的報告之後就直接落咗一個不保事項腳趾尾及其相關疾病;

- 2號保險公司睇完晒所有的病歷,出咗個結果標準保費承保,就是腳趾尾及其相關的疾病都受到保障。

根據保險代理所說:「核保好鬆手呀,但是索償就嚴格囉」,試問受保人之前已經將相關病歷和醫療報告,交予2號保險公司做核保,2號保險公司也評估過相關的風險決定承保。如果受保人將來腳趾尾又抽筋的話,需要做手術,2號保險公司會否賠償腳趾尾抽筋手術的索償費用?標準答案應該是原則上符合資格索償 (Eligible Claim) ,當然要視乎實際情況及合乎其他的條件常見條件,譬如由醫療必須 (Medical Necessary),及合理及慣常收費 (Reasonable and Customary) 等原則性的條件。

但係佢如果買咗1號保險公司的話,就算符合醫療需要及合理及慣常費用,但是因為本身承保的時候已經係不保腳趾尾及其相關的疾病,所以是不合資格的索償 (Ineligible Claim) 。

第2名 Agent 話:我遇到的客人都好健康,不會有核保問題

核保 (Underwriting) 我之前覺得是一個 nice to have 即是幾好的特點,未算是 must have 一定要的特點,直至發生在我親人身上:

以下的事情發生橫跨2年前同埋2年之後的今日,因為是我親人,我就直接講病名,就是好常見的大腸瘜肉,而瘜肉類型是管狀腺瘤,有機會演變為癌症,所以需要相隔兩到三年去做一次的手術切除相關的瘜肉,預防大腸癌的出現。

親人本身已經有一份醫療保險,是分項賠償 (sub-limit),所以應付到相關的瘜肉切除手術。不過如果出現癌症等嚴重的情況,保額就不足夠應付,所以親人想我幫佢買多一份醫療保險的保額相對地大啲,即俗稱總額賠償 (lump-sum) 應付好嚴重的情況。

之前正正是因為是親人關係,所以我冇即時去處理,一直拖吓拖吓,到我醒覺的時候,親人跟我說,佢在診所姑娘介紹做左個癌指數測試,結果是癌指數異常:

我和我的親人見到這份報告當時嚇死,以為有癌指數異常,就是有癌症。首先立刻安排入私家醫院做全身正電子掃描(PET),確認沒有癌細胞。

後來知道癌指數異常不一定有癌症,而有癌症都不一定癌指數異常。

相關醫療情況請諮詢醫生,我所知癌指數異常,一個原因可能因為身體發炎。下一步就拿住癌指數異常醫療報告和「無事」的私家醫院正電子掃描(PET)報告,我幫佢拿拿淋、即刻、快速地投保醫療保險。

結果是拒絕承保 Decline。

我當時的心情是情天霹靂,點解明明做左PET無癌細胞都買唔到醫療保險。因為2年前經驗略淺,同事話依間保險公司已經核保「好鬆手」,所以誤以為連依間保險公司都唔比買,其他保險公司都買唔到,心中除左祝福親人繼續無事之外,其實無野做到。

直至到兩年後的今日,我的親人再次做相關腸息肉切除手術,我被要求,或者正確來講是被下令,一定要幫佢買到醫療保險,所以我決定要搞清楚件事。

兩年後的今日我的經驗豐富少少,唔再是睇1,2間保險公司,所以我今次唔單止只係幫佢試之前嗰間所謂核保「好鬆手」的公司,而是將相關的醫療報告同埋健康申報內容,去嘗試其他保險公司,今次我幫親人投保總共 7 間保險公司,總共 9 隻產品,包括 6 間不同保險公司自願醫保,3間不同保險公司的「癌症實報實銷醫療保險」,這類保險只保癌症相關的費用,癌症以外的病症就不保,通常這類保險核保只針對癌症,所以核保相對簡單啲。

遞交相同醫療報告和健康申報內容,給7間保險公司,各9隻醫療保險產品,出現以下 5 個結果:

- (1) 有 4 間保險公司的自願醫保 拒保 (Decline) 延遲受保 (Postpone)

- (2) 有 2 間保險公司的癌症實報實銷醫療保險 拒保 (Decline)

- (3) 有 1 間保險公司的自願醫保11不保事項 (Exclusions)

- (4) 有 1 間保險公司的自願醫保4 不保事項  (Exclusions)

- (5) 有 1 間保險公司的癌症實報實銷醫療保險標準保費承保 (Standard) 

有 6 份申請表格是拒保,而有1間保險公司出左11個不保事項,的確好難買得落手,慶幸有1間保險公司只有4個不保事項,另外有1間保險公司核保後,竟然出左標準保費承保,即如果不幸大腸演變癌症,也能夠受保到相關癌症。親人後來跟我講,小朋友先做選擇,Why Not Both? 親人後來選擇左 (4) 和 (5) 總共 2 份醫療保險,當過埋未知已有疾病等候期30日後,我終於放下心頭大石。

如果你現在叫我再做,我未必做到,因為真心要用好多心力和時間去處理,但我好榮幸因為保險經紀 (Insurance Broker) 依個身份,令到我有知識和能力範圍可以幫到自己親人。相反如果我做其中一間保險公司的保險代理 (Insurance Agent),我只試到1間保險公司的核保,可能會認命,唔成功就算數,或者幫屋企人每年去嘗試上訴,但唔知道成唔成功。

有3件事總結:

- 做保險的人,應該第1時間為自己和親人投保,唔好以為親人關係,可以「拖」,一旦出現病徵,而你重未幫親人投保,你會後悔一生。

- 沒有所謂特別「鬆手」的公司,不要以為某一間保險公司核保最鬆,有大獲野如果佢都唔包,其他保險公司都唔包;事實是要試過才知道,你以為核保好嚴的公司,反而有機會包到,因為我的親身經歷試過,核保 (Underwriting) 交由專業的核保員 (Underwriter) 負責,你只需要交齊報告和申報病歷就可以 。

- 是否全部有病歷的客人,我都能夠幫到手投保9份申請表,在人力和物力上我相信事實是不可行,視乎實際情況而定,如果試至少2間投保申請是合理的範圍內。

 

Read More
Published 1月 02, 2024 by with 0 comment

第一次見陌生客人的經歷 — 點解相同醫療報告,但不同保險公司有不同結果?

人生第一次見陌生客人的地點

記得大約在幾年前,有一名陌生的客人在網上主動查詢,想投保醫療保險。我們約在有一間溜冰場商場的咖啡店見面,當然基於客人的私隱,我唔會講佢姓名、年齡、性別、職業,同埋佢投保保險公司名稱及產品名稱,也不會透露醫療報告上面的驗身結果。

受保人同我佢講本身其實已經同另一間保險公司遞交相關的醫療報告申請自願醫保,剛剛出左核保結果就是不保「身體某一個位置」及其相關的疾病,尊重投保人私隱,請見諒我不能透露實際位置名稱,我只能講這個位置是有可能演變為癌症。

後來我幫佢用相同的醫療報告,同埋申報健康狀況的細節內容,申請另一間保險公司的自願醫保,得出的結果就是標準保費承保,也就是說沒有不保事項,換句話:

如果該位置後來演變為癌症,及擴散到其他位置,我幫佢試的保險公司都保障到。

客人就好奇怪,點解同樣醫療報告,及同樣申報的內容,及同樣資料,在自己買開嗰間保險公司會有不保事項,但是找我哋去幫佢試另一間保險公司就有一個較好的結果? 最初我都唔明白這個結果,後來我就問返保險公司的 Account Manager,佢解釋道:

因為唔同保險公司 (Insurers) 背後有不同再保險公司 (Re-Insurers),各間再保險公司規模財力都不同,承擔風險能力都不同,核保 (Underwriting) 條件不同,結果就係就算有相同病歷,不同保險公司有機會出現不同結果。

例如不同保險公司都有自己的自願醫保產品,表面上各有不同產品特色,例如「中左指定危疾豁免自付費」、「在網絡醫生做腸胃鏡豁免自付費」、「確診癌症豁免36個月保費」、「保額終身無上限」、「保障在家中租借洗腎機」、「保障睡眠窒息症儀器租用」、「住院私家看護」、「出院後私家看護」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但這些都是產品特色,都是屬於表面的東西,但內在的東西就是核保。表面的產品特色可以在網上睇小冊子同埋條款自己做比較,但是內在核保結果,需要正式遞交申請書及醫療報告給保險公司才知道。

Junior 的 Broker (初級 Broker) 會睇產品特點,而 Senior 的 Broker (高級 Broker) 會睇核保結果。除非核保 (Underwriting) 結果一樣,才會到比較產品特色 (Features)。 

就用以上例子做個假設,現在有1號保險公司和2號保險公司。

- 1號保險公司 有 「中左指定危疾豁免自付費」特色,但不保「身體某一個位置」及其相關的疾病。

- 2號保險公司 沒有 「中左指定危疾豁免自付費」特色,但 保障「身體某一個位置」及其相關的疾病。

假設投保人本身好鍾意1號保險公司「中左指定危疾豁免自付費」產品特色,因為覺得自己選擇較高自付費,例如HK$100,000, 就算確診癌症,自己不用支付 HK$100,000 就可以開始索償。

但可惜1號保險公司不保障佢的「身體某一個位置」及其相關的疾病,即是如果該位置演變為癌症,不單該位置未能有保障,連同擴散到其他位置的癌症,這份自願醫保是沒有任何保障。相反,2號保險公司雖然沒有 「中左指定危疾豁免自付費」特色,但遞交相同醫療報告後,竟然保障埋「身體某一個位置」,所以投保人衡量兩者的利害關係,決定選擇2號保險公司,因為可以設定較低自付費,但至少保障到該位置的癌症及其擴散等的疾病。

每個投保和受保人情況都不相同,所以之前有同類病歷成功買到,不代表下一個類似病歷的人也會有相同核保結果。

對於本身有病歷的人,保險代理 Agent 都好有心機幫你,但是能力所限,佢只能夠替同你嘗試到自己一間保險公司,所以投保人只係知道一間公司核保結果。相反,保險經紀 Broker 可以幫你將同樣醫療報告,同樣健康申報內容,一次過遞交2間或以上的保險公司,同時嘗試2間或以上保險公司核保結果,然後投保人選擇保障到最多器官同埋疾病保險公司產品,對投保人和受保人才是最大保障。(戴番頭盔,通常試2-3間同類產品)

另一方面,你估下保險代理本身知唔知道呢件事? 可能佢唔知道,因為冇人講過同佢講過,又或者佢可能知道,但因為自己未試過所以佢唔敢肯定是真,又或者佢知道是真,但佢會唔會同投保人講?因為如果同佢講,佢就可能會喪失一名客人。保險代理好大機會講,買左先,然後1年後再上訴 (Appeal) 看看可否移除不保事項,但如果半年後就要入院做手術索償? 保險經紀最初如果找到更適合的產品,就連個1年都不用等也可以幫到手。

投保人有權利知道,原來自己相同的醫療報告,去嘗試不同保險公司,核保結果可能會不相同。

當然不是所有疾病,或醫療報告異常結果,保險經紀 Broker 都可以幫你買到保障到相關器官的保險,但至少保險經紀 Broker 有能力幫你嘗試到不同保險公司核保結果,可能有時多一個機會,就是多一個機會,找保障到受保人的情況保險,這才是對投保人最大的利益所在,而且投保人有權利知道這個事實。

無論保險代理或者保險經紀,他們專業應該是了解客人、熟悉產品(及條款?!),而唔係做醫療核保 (Underwriting),所以如果對方同你講其實每一間保險公司核保都係一樣的話,佢就是不專業,因為核保不是保險代理或者保險經紀做的工作,不能越俎代庖,核保是核保員 (Underwriter) 工作,核保員是受過專業訓練和要求,保險中介人要做的事情就是提交齊醫療報告和申報健康情況,將資料遞交給專業的核保員決定。

最後,投保保險前,無論保險代理或保險經紀,都要先跟投保人做財務需要分析,了解財務負擔的能力。

Read More
Published 1月 02, 2024 by with 0 comment